一直以來我們都固有這樣的想法,肥胖與個人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當能量攝入過多,機體消耗過少便會引發體內脂肪的大量堆積。但近期有研究表明,人體營養攝入、能量調節、脂肪儲存與腸道微生物的狀態密切相關,腸道菌群狀態是決定肥胖與否的重要因素。在正常的生理狀態下,健康的腸道微生態可以調控機體的能量攝取與分解代謝,當正常的腸道微生態被破壞時,將會誘導肥胖的發生。
胖子是“垃圾”堆出來的
1.肥胖并不是能量過剩,身體將過多的能量儲存下來;反而是能量不夠,使身體沒有足夠的能量將垃圾排出體外。
例如,許多胖子的食量并不多,還是不斷的發胖;經常聽到胖子抱怨,連喝水都會發胖, 胖子發胖的原因,是身體沒有足夠的能量將內部的廢物排出體外,這些排不出去的垃圾堆積在身體內部組織的間隙,隨著堆積垃圾的逐漸增加,人就慢慢的胖起來。能量差異,通常年齡相仿的兩個人,瘦子的體力往往比胖子來得好,胖子總是坐著不動,而瘦的人總是動個不停。在中醫養生中多數肥胖的人都是脾虛的癥狀,而腸胃的細菌感染是導致脾虛的最主要的原因。
2. 年齡差異所造成的肥胖。年輕人由于身體內累積的垃圾不多,同時經絡暢通,血氣能量也較高,多數垃圾都能排出,就算食量驚人,也不容易發胖。上了年紀的人,累積的垃圾愈來愈多,經絡漸漸不通,不能排出的垃圾愈堆愈多,所以漸漸發胖。并且在臉上皮下脂肪堆積較厚的部位形成了縐紋,有些色素性質的垃圾則堆在皮膚上,形成了斑點。年齡愈大,身上的垃圾愈多,甚至身體開始發出腐臭的味道;這是身體內有益菌數量減少,有害菌大量繁殖引起的。腸道內的有害菌會產生更多的毒素垃圾進入血液,導致身體各個器官功能下降,身體垃圾就是越堆越多。所以,腸道菌群不平衡也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
補充腸道益生菌能減肥
早在2004年,科學家將多形擬桿菌VPI-5482接種至無菌小鼠腸道后,發現其體重增加了23%,并出現胰島素抵抗,說明擬桿菌屬有促進脂肪累積的作用;這可能與其抑制禁食誘導脂肪細胞因子有關,高表達的脂肪細胞因子具有抑制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能夠減少脂肪積累、促進脂肪消耗。趙立平教授團隊首次發現了陰溝腸桿菌是可引起肥胖的細菌,它在肥胖癥患者腸道內數量明顯升高,甚至可達到1/3,通過特殊的營養配餐降低腸道內陰溝腸桿菌的數量后,肥胖患者體重也明顯下降。另外,將陰溝腸桿菌接種到無菌小鼠體內后,能夠誘導小鼠產生嚴重的肥胖癥,同時產生了胰島素抵抗現象,這些小鼠腸道內脂肪細胞因子活性也明顯降低,提示陰溝腸桿菌誘導的肥胖可能與抑制小鼠腸道內脂肪細胞因子活性有關。
一、腸道菌群是如何影響體內脂肪量的
劃重點
1. 腸道菌群可通過神經內分泌、代謝和免疫等途徑與大腦進行雙向調節,影響宿主對食物的攝取。一旦腸道微生態被破壞,腸道內分泌腸肽數量便會減少,無法刺激下丘腦產生 “ 飽 ” 的信號,則會導致能量攝入過多引發肥胖。
2. 正常的腸道微生態可保證機體能量攝入和消耗之間的動態平衡,而紊亂的腸道菌群會抑制能量的消耗,促進機體脂肪的合成。
3. 高脂飲食可誘導動物腸道菌群失調,而腸道菌群失調繼發的腸道通透性增加會直接引發內毒素血癥,進而造成動物呈低度慢性炎癥狀態,對于肥胖的誘導和促進具有重要作用
2、改善腸道內平衡 益生菌能減肥
基于以上腸道菌群失調與肥胖之間的因果關系,我們可以知道改善腸道菌群失調是行之有效的調理肥胖的方法。而多項研究顯示,益生菌能有效地調節肥胖患者的體質。
劃重點
1.抑制食欲,增加飽腹感
益生菌可以通過刺激CCK,GLP-1等飽腹因子的釋放、減少胃促生長激素的分泌,從而減少食物攝入,降低體重和脂肪的蓄積。
2.降低膽固醇
益生菌可通過干擾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同化吸收膽固醇。而除此以外,益生菌還可通過產生膽鹽水解酶促進膽固醇與膽酸的沉淀,減少了膽固醇進入血液的機會。
3.調節腸道菌群
益生菌可通過在腸道內釋放消化酶,對消化過程起協同作用,并減緩部分腸道吸收不良的癥狀。且當益生菌進入腸道后,可通過菌群占位、細菌增殖、殺除有害菌等方式促進失衡的腸道菌群相正常化,恢復腸道的正常功能。
常言道:一胖毀所有,人一旦胖起來,各種亞健康問題就會隨之而來,對于現在愛美的人士來說,修身是常態,追求康美更是一種時尚。補充益生菌,已經成為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新思路。